首页 本局概况 政务公开 文化动态 文化服务 文化业务 网上办事 互动交流
滚动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动态>>文化热点

“老群文”眼里的新变化

发布时间: 2016-12-14      

近年来,群众文化工作进入了新阶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地文化建设驶入快车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便利性和普惠性显著提高,人民群众接受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观念和主动性空前增强,文化已成为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风向标。社会文化工作理念逐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得到凸显,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作为观察者和参与者,长期从事群文事业的文化工作者不断见证着时代文化的变迁,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他们中的一些代表,并与他们畅谈感受。

    硬件提升点燃群文热情

    在山东济南西部新城,矗立着一座地标性建筑——济南新“三馆”(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图书馆、美术馆)。山东省济南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马迎春对记者表示,2013年之前,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在老城区,馆舍面积小,“搞个培训都挪不开身”。2013年10月,济南市群众艺术馆新馆投入使用。馆舍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设有群星剧场、艺术交流展厅、非遗展厅及诸多群众文化活动功能用房。根据新馆整体功能和公益特点,秉承“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理念,济南市群众艺术馆确立了“以一流的公共文化设施,为泉城市民搭建优质文化民生平台”的运营思路,合理进行内部科室设置、人员配置。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职能定位和服务规范、标准、行为方式。

    在革命老区广西百色,连片的大石山区让公共文化的建设非常艰难。1995年,杨凤翔成为乐业县唱灯艺术团的一名演员,在她印象中,当时的工作就是走过一片一片大山,为那里的村民送上一台台简单的文艺演出。没有交通工具,他们就靠两条腿走着去;没有舞台,就在村里空地上拉一块布作舞台。“虽然我们一年到头都在下乡,但当时县里只有少数文艺单位开展文艺下乡工作,很多村民一年也未必能看上一次演出。”杨凤翔说。

    桂东南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在玉林容县县底镇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做了20多年站长的刘元昌说,20年前县底镇只有文化站有一个篮球场,缺钱少人少器材,群众根本提不起兴致办活动。“现在情况大不一样。”刘元昌告诉记者,宽敞亮堂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大大小小的村庄拔地而起,戏台、球场、图书室、小广场一个不少。硬件设施的提升点燃了群众文化的热情,山歌赛、联欢会、诗会天天有,各村还配拨了每年1万元的活动经费。“最近好几个村邀请我为他们的‘村晚’挑节目。县底镇20个村,每年自办的活动已达五六十场。”刘元昌说。

    从事群文工作20多年的上海市松江区文化馆馆长陆春彪说,近几年,松江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各个街镇文化活动中心相继建成,各街镇文化活动中心的设施建设也实现了标准化。以往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面积不足、设施陈旧,以及缺少电子图书、文化科技的投入相对较少等问题,现在都得到了解决。

    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陕西省艺术馆馆长助理、陕西省群众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穆平潮自1986年大学毕业被分配至陕西省艺术馆以来,至今已工作30年了。穆平潮说,陕西的文化馆可算得上是“老字号”,但在20世纪9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群众文化单位也曾定位模糊,偏离主业。近年来,陕西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紧紧围绕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需求,充分利用现有馆舍和资源开展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百姓精神文化生活。陕西省艺术节、陕西省“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陕图大讲堂”、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重大文化品牌活动,以及戏剧大赛、锣鼓大赛、秧歌、社火等特色文化活动,在活跃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铜川市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宝鸡市业余文艺团队建设、渭南市“四进”零距等项目的实施,见证了陕西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延伸和拓展。陕西省财政厅和文化厅还联合制定了《陕西省省级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试行方案》,按照“市场运作、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原则,由省财政出资,分别采取成本购买和场次补贴的方式,为陕西省城乡居民每年购买或补助2000场免费或低价高质的文艺演出。

    马迎春则总结了济南市群众艺术馆新馆的诸多成绩:先后承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曲艺门类作品决赛、第十四届文华奖新创作剧目评比展演、山东省广场舞大赛等高水平艺术赛事和文化活动。此外,以搬入新馆为契机,济南市群众艺术馆还强化宣传阵地建设,以济南市群众艺术馆网站、“济南群艺”微信平台和馆办刊物《群文济南》为平台,强化对外宣传,提升服务效能。

    在壮剧之乡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基层壮剧文化的蓬勃发展也尤为喜人。从事了30多年群文工作的黄志元亲眼目睹了田林壮剧团由2007年的12支到如今107支的嬗变。为了传承壮剧艺术,田林县政府不仅拨款为50%的村庄搭建戏台,而且设立壮剧专项扶持资金,为每个壮剧团提供每年1万元的活动经费。每年举办的壮剧艺术节更给十里八乡的壮剧团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如今的田林,壮剧艺术遍地开花,村村寨寨戏曲飘香。

    文化活动吸引大众参与

    “硬件设施提升了,舞蹈、小戏剧、小品等常规性活动展开了,但我们觉得这些活动仍然太过单一,需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陆春彪说,“我们创建了‘松江百姓大舞台’,形成了‘我们的舞台我们唱’等文化品牌项目,让百姓通过这些群文舞台展示自己的才艺。而这一舞台也催生了不少‘百姓明星’,他们反哺社区,成为活跃在街镇、社区的文艺积极分子。现在,每个街镇都活跃着十几支文艺团队,不仅有每年承担街镇、居委会文艺演出的‘动态团队’,也有专注于美术、书法创作等的‘静态团队’,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项目基本上都囊括其中。”

    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副馆长黄莺与嘉定区图书馆共同成长了9年。“随着硬件设施的完善,图书馆的软件服务也不断提升。开展什么活动,怎么开展,越来越重视读者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反馈。”黄莺说。近3年来,嘉定区图书馆连续参与承办了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中华语言文字大赛和中华古诗词大赛,从最初的知识竞赛,到后来的微信游戏闯关,同样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在越来越便捷、有趣的策划中收获了更多市民百姓的关注,活动也不再是老老少少的游戏,而是每个人的参与。

    在广西基层,文化活动的兴盛也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风貌。“村里有了舞台,村民自己建了文艺队,看演出不再是件奢侈的事。”杨凤翔表示,如今的文艺下乡不再是演员演给群众看,更多是群众的自发参与。他们在广大乡村搭起了永不落幕的舞台,各类自编自导的原创节目让人惊叹不已。“田林县壮剧的发展不仅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也丰富了百姓的生活。唱戏的多了,不良风气少了,人文环境更好了。”黄志元说。

    基层群文骨干不断充实

    在文化系统工作人员的编制和收入方面,陕西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创新思路,采取各种形式吸引、聘用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西乡县结合文化体制改革,从县级事业单位选调25人充实到各镇文化站,既解决了相关人员的财政供养问题,又为基层输送了新鲜血液,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人才是事业的根基。马迎春说,近10年来,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努力强化人才培养,一批批群文骨干成长起来,并陆续充实到各地群文战线,成为主力军。2007年至今,济南市群众艺术馆的“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已累计免费培训群众30余万人次。在馆外,济南市群众艺术馆积极组建基层文化活动基地,创新基层服务方式。在抓好全市10个基层文化馆和业务骨干培训的基础上,济南市群众艺术馆于2012年起,在全市范围内设立基层群众文化示范点10个、辅导点50个,招募基层文化指导员40名。以济南市群众艺术馆业务干部辅导为主,基层文化指导员辅导为辅,每年每人不少于48天深入基层农村和学校,进行音乐、舞蹈、戏曲、非遗等项目的辅导培训。

    “我们现在总提供给侧改革,公共文化领域怎么改?我认为得坚持‘为民所需’这个基本原则。”马迎春说,如今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更多空闲时间参与文化活动。群众艺术馆更应转变既往工作思路,把阵地由馆内延伸至馆外,拓展服务半径,让老百姓真正能在家门口享受到贴心的文化服务。

    (中国文化报:苏锐、郭凯倩、洪伟成、秦毅)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bet007体育在线投注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双龙南街801号 电话:0579-82468421 E-mail:jh2469699@163.com
技术支持:金华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IE6.0以上、1024x768以上分辨率浏览